我们用青春演绎新时代的乡愁——专访话剧《花桥荣记》导演及主演-桂林生活网新闻中心

栏目:本地新闻 ┊ 发布时间:2022-12-15 ┊ 人气:

话剧《花桥荣记》导演杨楠。记者李忠波 摄

  □本报记者 秦丽云

  话剧《花桥荣记》改编自白先勇先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发表的小说《花桥荣记》。

  一群当代的年轻人,如何能够寻找到一部与他们父母的年龄相当的文学作品的精髓?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话剧《花桥荣记》的导演及女主演,寻找答案。

  导演杨楠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语文专业的一名硕士。采访一开始,杨楠最先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母校广西师范大学拿到了青春版话剧《花桥荣记》的版权,“这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件非常幸运和荣幸的事情。”

  杨楠说,自从加入望道话剧社以来,她从一个普通社员再到出演《花桥荣记》中的一个角色,再到成为导演,这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走进话剧、走进《花桥荣记》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她和更多的社员们从一个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桂林这座城,以及这座城的历史和人文。

  话剧《花桥荣记》中的主角春梦婆的扮演者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邓嫦欢。她说,春梦婆对家乡的牵挂和深情令人动容,对家乡桂林米粉的执着和传承令人心生敬意。

  周相安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他在话剧《花桥荣记》中扮演男主角卢先生。“从一部剧了解一座城。这部话剧成了我和更多的同学了解桂林的载体,也成了我们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理解的载体。”周相安说。

  邓嫦欢说,她深信,通过舞台呈现,他们将使“春梦婆”“卢先生”及其挚爱并坚守的桂林米粉成为外界了解桂林的一个切入口。

  “每一代人对同一个文学作品、戏剧作品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解读,但是话剧《花桥荣记》中体现出的浓烈乡愁,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所有观众的共鸣。”杨楠认为,在过去,《花桥荣记》对于桂林人来说,是在外乡流离失所的一份浓烈乡愁,而桂林米粉正是他们对乡愁的一份寄托。如今,在桂林,不少人因更向往繁华的大都市而选择离开了桂林这座小城。这些人对于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的文化记忆和这份浓烈乡愁又在哪里?当他们离乡多年回到桂林吃到第一口米粉的时候,是否跟春梦婆的感觉一样呢?如果是一样的话,他们会不会想到:“我们能不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怎样让这座城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

  杨楠说,身为话剧的参与者,他们更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投身到这座城市的建设当中,把乡愁当作一份前行的动力。“我想,这就是我们用青春演绎新时代‘乡愁’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更多精选报道尽在桂林多飞网